输入汉字查词典,比如查找 儒冠 词语,输入 儒冠 即可
儒冠的拼音 儒冠是什么意思 儒冠的相关汉字、词语、成语诗词 儒冠的近义词 儒冠的反义词

儒冠怎么读音(拼音)
儒冠是什么意思(词语解释)
1.古代儒生戴的帽子。
2.借指儒生。
儒冠的详细释义
古代儒生戴的帽子。
《史记·郦生陆贾列传》:“ 沛公 不好儒,诸客冠儒冠来者, 沛公 輒解其冠,溲溺其中。” 唐 韩愈 《送侯参谋赴河中幕》诗:“犹思脱儒冠,弃死取先登。” 清 侯方域 《司成公家传》:“﹝ 邓生 ﹞詬公谓:‘若乃养马,而我职弟子员,冠儒冠。’”
借指儒生。
唐 杜甫 《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》:“紈袴不饿死,儒冠多误身。” 宋 王禹偁 《谢宣赐表》:“儒冠之荣,无以加此。” 清 方文 《送萧赓九北归》诗:“ 长干 一见喜且悲,儒冠端被虚名误。”
儒冠的近义词
未找到。
儒冠的反义词
未找到。
儒冠的英文翻译
- cap of a Confucian scholar
儒冠的相关汉字(点链接可以查看详细解释)
儒冠的相关词语
儒冠的相关成语
含有“儒冠”的相关古代名人名字
含有“儒冠”的相关明星名字
- 埃尼奥·奥利维拉·儒尼奥尔
- 布儒瓦
- 辰亦儒
- 卡洛斯·阿尔贝托·德·奥利维拉·儒尼奥尔
- 李成儒
- 马塞洛·维埃拉·达·席尔瓦·儒尼奥尔
- 欧阳儒秋
- 乔恩·费儒
- 儒尼尼奥·佩南布卡诺
- 王嘉儒
- 西尔维奥·门德斯·坎波斯·儒尼奥尔
- 西芒·马特·儒尼奥尔
- 杨钧儒
- 卜冠今
- 陈冠霖
- 陈冠宁
- 陈冠蒲
- 陈冠蒨
- 陈冠希
- 丁冠森
- 顾冠忠
- 冠二郎
- 黄冠僖
- 黄品冠
- 黄品冠
- 季冠霖
- 李冠丰
- 李冠仪
- 梁冠华
- 林冠吟
- 刘冠麟
- 刘冠翔
- 刘冠雄
- 卢冠廷
- 罗冠兰
- 潘冠霖
- 彭冠英
- 乔冠达
- 王冠
- 王冠杰
- 许冠杰
儒冠的相关诗词
- 《江楼令》[吴则礼](平生正被儒冠误)
- 《虞美人》[吴则礼](看取星星种种、坐儒冠)
- 《摸鱼儿》[晁补之](儒冠曾把身误)
- 《迷神引》[晁补之](暗想平生,自悔儒冠误)
- 《念奴娇》[袁去华](勘笑丘壑闲身,儒冠相误,著青衫朝市)
- 《念奴娇》[姚述尧2](况是东鲁风流,看儒冠济济,垂天赋就)
- 《真珠帘》[陆游](儒冠多误)
- 《谢池春》[陆游](笑儒冠、自来多误)
- 《鹧鸪天》[朱熹](脱却儒冠著羽衣)
- 《阮郎归》[辛弃疾](儒冠多误身)
- 《水龙吟》[辛弃疾](白发怜君,儒冠曾误,平生官冷)
- 《鹧鸪天》[石孝友](平头四十误儒冠)
- 《雨中花?夜行船》[苏](世事几如人意,儒冠还负身谋)
- 《水调歌头》[黄机](脱儒冠,著武弁,太多才)
- 《青玉案》[张榘](身名多被儒冠误)
- 《满江红》[李曾伯](今老矣,儒冠宁误,戎妆徒著)
- 《水龙吟》[卫宗武](□□□博取,巍科□□,儒冠於我何负)
- 《沁园春》[陈人杰](麒麟阁,岂中兴人物,不画儒冠)
- 《贺新郎》[姚勉](两度入天飞折翼,谩教人、欲叹儒冠误)
- 《八声甘州》[何梦桂](笑平生错铸,儒冠误识,者也焉之)
- 《齐天乐》[赵必](身事悠悠,儒冠误矣文章病)
- 《蓦山溪》[徐观国](儒冠屈辱,和我被干连,累告讦,孟尝君,带累三千个)
- 《赠写神者 其二》[李軏](未信儒冠得误侬,排云消息梦魂中)
- 《用洪宪韵自述》[董杞](小小茆茨渔子舍,星星鬓髪腐儒冠)
- 《春日田园杂兴》[九山人](因怜社鼓刚催老,转觉儒冠不负闲)
- 《送牟都事景阳赴浙东帅幕》[宋无](儒冠真耀武,帅府重芳年)
- 《送朱鹤皋入京》[陆文圭](博士不烦重讲席,拾遗无复叹儒冠)
- 《雪尽》[艾性夫](时危从道丧,不敢弃儒冠)
- 《庚寅秋病得语不复诠次名曰感怀 其二》[黎廷瑞](儒冠委秋山,王焰明朝霞)
- 《丙申上元喜晴孤坐怀旧二十韵》[黎廷瑞](颠狂社舞喧戏剧,落魄儒冠寄嘲駡)
- 《赠堪舆家杨生》[黎廷瑞](始知方技可发身,不信儒冠真误人)
- 《屠存博教授赴溧水任留饮寓舍》[仇远](儒冠喜见贤翁季,道眼相看老弟兄)
- 《和南仲见寄 其一》[仇远](儒冠误我欲投簪,抱膝聊爲陇上吟)
- 《寄菊山》[陈梅](老髪戴儒冠,黄金不爱官)
- 《南归对客》[汪元量](向来误儒冠,今也无壮图)
- 《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四七》[汪元量](丝雨绵云五月寒,淮堧遗老笑儒冠)
- 《酬方塘赵待制见赠》[汪元量](久谓儒冠误,穷愁方弃书)
- 《题汪水云诗卷》[孙鼎](北游不羡筑台金,忽解儒冠雪满簪)
- 《予久客思归以秋光都似宦…》[仇远](老尚着儒冠,却悔识之无)
- 《寄赵子昂济南》[戴表元](户版自多无讼狱,儒冠相应有宾游)
- 《徐都目之官奉化》[戴表元](小垒飞书定不难,十年清苦旧儒冠)
- 《行藏》[陈普](祭器无周应独抱,儒冠有越莫空资)
- 《喜刘邦瑞迁居采芹坊二首 其一》[林景熙](乡心几梦海坛居,半老儒冠计未疏)
- 《寄七山人》[林景熙](十年疏鬓爲谁斑,天借儒冠日月闲)
- 《游九锁山 松间》[林景熙](客杖偶逢山鹤引,儒冠幸免野猿嗔)
- 《寄陈掌书兼简阆朋先生》[释云岫](烧丹果会成仙去,应笑儒冠误已多)
- 《次韵书怀》[黄庚](客路远千里,儒冠误一生)
- 《送慈州茅主簿入道》[黄庚](儒冠不戴戴星冠,人世荣华作梦看)
- 《故国有怀呈任子宏提举》[黄庚](儒冠寥落风流减,客路凄凉故旧稀)
- 《自笑》[连文凤](自笑儒冠不称时,几回堪笑复堪悲)
- 《郝隆晒腹书图》[郑思肖](七夕庭中罗绮乾,邻家应是鄙儒冠)
- 《第一百八十二》[文天祥](儒冠多误身,识字用心苦)
- 《勉子读书》[赵崇泞](未必儒冠能见悮,书窗努力继芳声)
- 《兰溪叟》[俞德邻](嗟我择术闇,半生误儒冠)
- 《金坛邑中作》[俞德邻](却喜故家文献在,半从鞍马半儒冠)
- 《再点陶金户计》[方一夔](徵求多出儒冠外,飞走难逃世网中)
- 《赠乌龙山圆上人》[葛起耕](笑把儒冠换墨衣,深思富贵有危机)
- 《送屠存博教授溧水》[牟巘](直道方心古所难,任渠俗眼笑儒冠)
- 《送鄣南俞教谕归里》[牟巘](忧患可能期学力,功名终不误儒冠)
- 《送紫阳王山长俊甫如武林五首 其二》[方回](纷纷肉食笑儒冠,頼有吾徒耐岁寒)
- 《春寒纪异》[方回](上丁祭孔庙,儒冠列如堵)
- 《送曹士弘四明丈亭巡检并…》[方回](之子博古今,妙年着儒冠)
- 《题柯德阳埽尘斋》[方回](儒冠不能辟,拔白立赤帜)
- 《读孟君复赠岳仲远诗勉赋呈二公子》[方回](未甘脱儒冠,萧寺求挂搭)
- 《同张文焕过吴式贤二十六韵》[方回](设礼古俎豆,执事儒冠衣)
- 《二月十七日偕宾阳市饮二首 其一》[方回](误着儒冠玷甲科,休官重到旧沙河)
- 《题徐子愚道悦堂二首 其一》[方回](往年辞膝下,侯頖领儒冠)
- 《追次仇仁近韵谩成三首 其一》[方回](儒冠谁使着,何至动言贫)
- 《和游古意韵》[谢枋得](儒冠有愧一厮养,何忍葵心对落晖)
- 《题金君重像杂言》[方回](青春日月儒冠误,拂袖沙河尘土路)
- 《次韵志归十首 其一○》[方回](笑我儒冠误,今如退院僧)
- 《漫赋》[陈必复](未肯轩裳便尘土,此身翻恐误儒冠)
- 《听叫居亲求语》[释绍昙](幼把儒冠扬壁根,朅来巾侍乳峰僧)
- 《九日》[真山民](年来颇恨儒冠误,好倩西风吹去休)
- 《醉余再赋》[真山民](西风抵死相摇撼,争奈儒冠裹得牢)
- 《次韵谢元寿》[吴锡畴](曾被儒冠误,谋生事事疏)
- 《山中杂言 其七》[吴锡畴](儿曹未信儒冠误,犹事青灯废耒锄)
- 《赠陆伯容》[姚勉](挂琴无壁一长吁,可是儒冠竟误儒)
- 《游灵源天境遇雨各奔归晚…》[姚勉](儒冠各欹垫,僮屦皆奔波)
- 《次韵戴帅初不赴丹山醵饮二首 其一》[陈着](白发不供新样眼,黄花却喜旧儒冠)
- 《送道士十二侄归金观》[陈着](吾宗昔昌繁,儒冠森巍巍)
- 《句 其九九》[谌祜](国被儒冠误,如今尚忍言)
- 《送廉村宗人薛庭芝薛如晦还里》[薛嵎](老我儒冠误,怜君亦固穷)
- 《儒巾》[顾逢](儒冠同昔日,吾道未尝衰)
- 《仙塘茅舍 其一》[利登](只愁山水怪,嫌我着儒冠)
- 《临川道上》[利登](晚觉儒冠误,力耕已不任)
- 《衡门 其一》[释文珦](衡门随我分,可是贱儒冠)
- 《朱知镇戎服警盗不惮雪夜…》[朱南杰](戎装元不碍儒冠,盗贼潜窥胆自寒)
- 《补衣》[蒋廷玉](分明类禅衲,其奈戴儒冠)
- 《次韵酬李黄山》[卫宗武](于时误儒冠,孰不嗟铸错)
- 《偶成》[卫宗武](志业无成年及耄,那知身反误儒冠)
- 《爲茅峰崇禧主人景架岩赞王肖岩所写喜容》[张榘](政恐儒冠或误身,尚友虚无老庄列)
- 《看先叔祖青松居士仓使诗》[俞桂](儒冠每笑拙身谋,春日因何桂玉留)
- 《送鉴师住灵洲寺》[李昴英](少年芹泮也儒冠,底事缁袍染异端)
- 《与至能夜话》[方岳](文章未得力,儒冠岂余误)
- 《袁从道山庐三首 其三》[葛绍体](头戴世儒冠,身着山人衣)
- 《赠吴晠》[王柏](他年穷达皆无据,却笑儒冠误可伤)
- 《和後村漫兴一首》[林希逸](儒冠能误甫,休忆早充宾)
- 《寄建安山长徐平父》[林希逸](钓石摩挲久席珍,儒冠非误一朝伸)
- 《和书壁》[张明中](须信穷通翻覆手,到头应不误儒冠)
- 《西山孝子吟》[何基](世人有亲不能养,浪着儒冠诚可耻)
- 《瑛上人》[许棐](儒冠误我駸駸老,何日蒲团共结跏)
- 《送友人爲僧》[许棐](禅衲乍披身愈瘦,儒冠新脱顶微寒)
- 《题野处》[许棐](檐低不碍儒冠入,桥矮才通钓艇过)
- 《读秦纪七绝 其三》[刘克庄](秦贱儒冠贵鞅斯,士生此际命如丝)
- 《挽林进士》[刘克庄](一门皆擢第,君独老儒冠)
- 《寄居元职方北第呈西邻盛进士》[王迈](土木虽无情,亦与儒冠疏)
- 《赠郭五星》[王迈](我闻君语鼻亦酸,误身直是坐儒冠)
- 《理舟入奉大对临发有赋》[程公许](谨无曲学阿,恐作儒冠耻)
- 《和高吉父六绝 其三》[杜范](儒冠未必非相误,时听钟声静夜参)
- 《送梁漕东归 其一》[吴泳](镜月澄心寒吏胆,条冰濯魄映儒冠)
- 《喜翁卷归》[薛师石](儒冠匪谬误,赋性素褊窄)
- 《春贴子 东宫五首 其五》[真德秀](济济儒冠萃讲庭,韦编竟日共研精)
- 《薛瓜庐吾宗人也吾不得而…》[薛美](结庐兄弟近长安,弊却儒冠竟不弹)
- 《野趣亭》[汪莘](吾乡盛儒冠,何园可栖迟)
- 《和子有雨中述怀》[洪咨夔](如麻雨脚未肯断,便有饿死儒冠忧)
- 《寄西山》[华岳](仕版可羞宁毁瓦,儒冠曾误枉收书)
- 《怒题》[华岳](胫脡未甘缠吏鞅,髑髅不信误儒冠)
- 《狱中责廷尉 其二》[华岳](吾巾不是不冠儒,曾被儒冠几误予)
- 《荆渚书怀》[赵汝鐩](儒冠信误身,铸尽六州铁)
- 《碧潭奇观》[陈宓](活计只须携蒻笠,谋身空叹负儒冠)
- 《和邹守鹿鸣宴》[许应龙](贤守声名重泰山,肯将曲学误儒冠)
- 《赠孔道士》[赵师秀](生来还姓孔,何不戴儒冠)
- 《送黄叔向谒杨伯子》[赵师秀](尝闻事将坛,何得复儒冠)
- 《次韵颍叟弟耕堂即事 其三》[苏泂](儒冠误终身,其始从上士)
- 《山中即目二首 其二》[戴复古](幽居有余乐,奔走愧儒冠)
- 《又送行二首 其一》[戴复古](边头办功业,恐不在儒冠)
- 《宿直里店二首 其一》[刘宰](舣棹远来投野店,应门幸喜得儒冠)
- 《揭富阳孝子门》[程珌](峩峩儒冠弁,愧此田家子)
- 《器远寄近诗季章兄弟唱和…》[韩淲](蜀道有诗犹寄我,才情何不溺儒冠)
- 《寄昌甫》[韩淲](年事其谁无老境,时情徒自有儒冠)
- 《看士人应举》[韩淲](笑杀杜陵纨袴句,只知多误是儒冠)
- 《霜寒》[韩淲](年事渐多秋又老,误身初不爲儒冠)
- 《阙题 其一》[周南](高我儒冠无用世,不应更蹑九华楼)
- 《彭师泰挽章》[曹彦约](後来方屹立,天不误儒冠)
- 《鹿鸣小集奉饯赴省诸公》[曹彦约](鼎来时事方忧国,到底儒冠不误人)
- 《再用韵酬陈秘校来诗有击…》[敖陶孙](南迁闽峤已三世,土风正坐儒冠错)
- 《辰十月八日同希周扫松灵…》[谢直](邈哉误儒冠,坐使衣食促)
- 《石庄临大江望江阴君山怀…》[孙应时](日把文书揖上官,恐将心事负儒冠)
- 《杭都旅舍腊日感事》[孙应时](生来可是儒冠误,老去偏知世路难)
- 《送友人得馆游南康》[刘过](匏大从来速售难,依人高戴误儒冠)
- 《上周少保 其二》[刘过](早被儒冠误,依稀老更侵)
- 《华亭百咏 西庵》[许尚](蚤爲儒冠误,齐心学竺乾)
- 《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诗》[黄干](儒衣而儒冠,满口谈诗书)
- 《挽李尚书母太淑人 其一》[黄干](儒冠惭佛学,列妇胜男儿)
- 《读王德甫文卷因送省试》[叶适](行当奏苦疏,朗压诸儒冠)
- 《次韵酬李周翰一首》[王阮](归叹儒冠误,尽把气习撤)
- 《枕上有感二首 其二》[赵蕃](我欲学爲士,儒冠多饿死)
- 《秋夜怀彦博审知》[赵蕃](王徐两玉人,结发栖儒冠)
- 《送徐彦章并属光庭》[赵蕃](儒冠往往令人羞,夫君经明行益修)
- 《己亥十月送成父弟絜两户…》[赵蕃](误身何必叹儒冠,粗粝须甘苜蓿盘)
- 《用程季仪送行之韵爲别》[赵蕃](儒冠盖多端,剧论如合战)
- 《辰阳待岳祠之命舟发武陵回寄从游诸公》[赵蕃](伯寿憔悴儒冠衣,十年不调长苦饥)
- 《比见愚卿于庐陵出示杨谨…》[赵蕃](鲁卿卓卿真愈人,枉道儒冠解误身)
- 《公之还 其一》[曾丰](着儒冠,学其籋矣,于圣之关)
- 《过滕吊秦》[曾丰](末祸休冤黄绶欺,初谋已被儒冠误)
- 《送蒋子立赴河南试 其一》[蔡戡](鲁国儒冠能有几,长沙舞袖颇相妨)
- 《送聘儒侄秋试》[袁说友](儒冠岂解真相误,有志应当万户侯)
- 《瑞孙周岁》[袁说友](敢望吾家有英物,箕裘且欲恋儒冠)
- 《西楼》[杨冠卿](平头四十悞儒冠,独立西楼忧万端)
- 《再如蒲圻二首 其一》[王炎](折腰徒自苦,吾亦悔儒冠)
- 《旅中书怀》[王炎](数奇落在千官底,敢叹儒冠误此生)
- 《送刘都干》[王炎](本叹儒冠误,因思学六韬)
- 《和洪龟父岁暮韵》[舒邦佐](始污千佛经,颇叹儒冠误)
- 《赠徐谷三绝 其二》[滕岑](裂去儒冠今几年,颠毛萧索任垂肩)
- 《寿湖南宗宪五首 其二》[廖行之](而公独古意,首欲尊儒冠)
- 《秋夜读书示谦 其一》[廖行之](主簿从渠称大小,儒冠喜我到儿孙)
- 《送许兄还侍兼简广南监场二首 其一》[廖行之](儒冠底误资身术,盐筴聊成富国功)
- 《挽黄承事三首 其一》[廖行之](肯爲儒冠叹误身,直将富贵等浮云)
- 《和宗秀才惠诗七首 其一》[廖行之](五世儒冠愧甲门,沧浪何意濯尘缨)
- 《送赵叔静教授闽中四首 其四》[陈傅良](雕虫妙经术,倚市多儒冠)
- 《鹿鸣燕礼成贻解元诸友并…》[罗愿](每见儒冠喜,况逢贤路开)
- 《书怀 其二》[虞俦](谬纡州组三宜去,回视儒冠一忍羞)
- 《南坡牡丹今春大爲风雨所…》[虞俦](读书不知头白早,却是儒冠多误身)
- 《又和元可二篇 其二》[薛季宣](汾阳脱兜鍪,高祖溺儒冠)
- 《故奚公学长挽诗》[虞俦](儒冠成晚岁,尺牍到诸公)
- 《次韵廖端叟求墨》[许及之](儒冠未爲误,洛诵方流传)
- 《次韵翟元卿 其一》[陈造](君是儒冠秀,源流况父兄)
- 《次韵朱秀才二首 其二》[陈造](儒冠林立更鸿生,经倚菑畲道可耕)
- 《次王仲衡尚书鹿鸣宴韵》[陈造](儒冠几经秦,士贵始艺祖)
- 《次韵解枢干二首 其一》[陈造](我方首儒冠,颇亦易此人)
- 《送项平甫教授之成都》[陈造](似闻儒冠不容假,挽致邹鲁无难者)
- 《黄龙侍者本高觅诗》[张孝祥](高禅本儒冠,谁令着伽黎)
- 《次韵题平父兄重建一枝堂》[朱熹](画{卓戈}朱门枕碧山,貂蝉元自出儒冠)
- 《送鹿伯可致政直阁兼简吴明可致政给事》[周必大](前衔新命俱郎宿,处士儒冠总少微)
- 《书黄庐陵伯庸诗卷》[杨万里](诗名官职看双美,向道儒冠不误身)
- 《送谈星辰许季升二首 其一》[杨万里](许子儒冠怨误身,如今投笔说星辰)
- 《都下和同舍客李元老承信赠诗之韵》[杨万里](儒冠多误侬饱谙,毛锥焉用君知否)
- 《句 其九》[陆游](秃老本儒冠,荆公使爲僧)
- 《江村二首 其二》[陆游](误着儒冠不更论,白头且喜卧江村)
- 《春夜读书》[陆游](枉是儒冠遇太平,穷人那许共功名)
- 《读书至夜半灯尽欲睡慨然有感》[陆游](夜分灯暗月入户,赋诗肯道儒冠误)
- 《秋思四首 其二》[陆游](早知竟坐儒冠误,射虎南山未必非)
- 《秋夜感旧十二韵》[陆游](兜鍪竟何成,岂独儒冠误)
- 《视陂至崇仁村落》[陆游](少年已叹儒冠误,暮境更知行路难)
- 《冬夜读书》[陆游](本着儒冠那免此,可因吏牍顿抛渠)
- 《闻虏乱有感》[陆游](儒冠忽忽垂五十,急装何由穿袴褶)
- 《成都大閲》[陆游](属櫜缚袴毋多恨,久矣儒冠误此身)
- 《上巳临川道中》[陆游](儒冠未恨终自误,刀笔最惊非素料)
- 《木瓜铺短歌》[陆游](即今台省盛诸贤,细思寜是儒冠误)
- 《送王舍人制置四川》[洪迈](君王念方面,侍从辍儒冠)
- 《赠画师郭叔詹》[李吕](蚤觉儒冠多误身,聊工传写养偏亲)
- 《八月下旬观邸报二绝句 其一》[洪适](闾阎听小子,竞欲裂儒冠)
- 《宜春士愿朴而虚蒙珥笔之…》[汪应辰](只今头上半儒冠,谁肯公庭弄舌端)
- 《与诸友游杨氏池上呼王隐…》[王灼](永怀旧刺史,儒冠此研书)
- 《题徐致政菊坡图》[王十朋](儒冠误此身,挂之公得计)
- 《畎亩十首 其一○》[王十朋](儒冠误身世,偃蹇二十年)
- 《次韵谦仲见寄》[王十朋](儒冠五十年,世路疲行役)
- 《县学落成百韵》[王十朋](儒冠空叹误,铁砚莫知研)
- 《宋彦才挽词》[王十朋](早挂儒冠知有命,晚凭贝叶悟无生)
- 《太学寄梦龄昌龄弟》[王十朋](事业未应孤铁砚,弟兄犹喜尽儒冠)
- 《寄万大年》[王十朋](儒冠到底输纨袴,关吏还应笑布衣)
- 《万府君挽词 其二》[王十朋](肯叹儒冠误,长随举子忙)
- 《寄林谦之》[黄公度](千载有人扶古道,一时倾盖尽儒冠)
- 《题普慈官舍竹轩》[员兴宗](一生悯悯寄儒冠,客路羁愁特地寒)
- 《挽何与时》[李石](才高未觉儒冠误,句好仍传乐府新)
- 《送丘尉赴试南宫》[吴芾](儒冠鼎盛缙绅多,海内如今数永嘉)
- 《挽陈兖仲》[吴芾](身虽淹武弁,志不负儒冠)
- 《感时 其一》[仲并](驰马弯弓今日事,儒冠深觉误平生)
- 《假守蓬州视事二十日以台…》[冯时行](儒冠真蹭蹬,祖席有光辉)
- 《再和》[王之望](奔走频惊使节光,叨逾敢叹儒冠误)
- 《寄致明兼简余时升》[刘子翬](徜徉有真乐,未应悔儒冠)
- 《张守唱和红字韵诗八首 其八》[刘子翬](儒冠须勿溺,邂逅亦成功)
- 《被旨军前讲和得回》[曹勋](兵甲从今挽河水,儿孙力与复儒冠)
- 《简宗人利宾》[朱翌](爲善本求乡里称,浩叹正坐儒冠误)
- 《送黄彦达归建安》[胡寅](须知忧道不忧贫,莫厌儒冠羡纨袴)
- 《再和 其四》[胡寅](埋玉腰间觅性宗,儒冠谋道有谁同)
- 《新春偶书寄致宏》[张嵲](此生竟被儒冠误,他日终图後世名)
- 《骑马》[张炜](戎装吾亦可,初不碍儒冠)
- 《和赏卿席上之韵》[李处权](请君淬砺斑斑刃,始验儒冠不误身)
- 《陈少阳赠官》[高登](明朝伏阙下,儒冠翕相随)
- 《杂书示陈国佐胡元茂四首 其一》[陈与义](晚知儒冠误,犹恋终南山)
- 《十月》[陈与义](十月北风催岁阑,九衢黄土污儒冠)
- 《羣盗一首》[苏籀](武夫勿告劳,儒冠须出奇)
- 《小亭落成都官有诗次韵以谢 其一》[洪皓](我被儒冠误此身,公缘何事作流人)
- 《节至思亲不觉泪下因记杜…》[洪皓](王郎归去我留滞,始信儒冠解误身)
- 《再寄孙文 其一》[洪皓](我坐儒冠稽复命,王郎代匮已之荆)
- 《还自豫章寄谢胡帅承公 其三》[黄彦平](伧父吴儿笑,儒冠武弁轻)
- 《青原台与兄弟同赋》[李弥逊](胡爲未免俗,儒冠学爲邦)
- 《吕尚书挽章 其一》[王洋](古远儒冠拙,时忙壮士尊)
- 《寄李叔飞》[王洋](要须业履能追古,不信儒冠解误身)
- 《挽向伯恭 其二》[王洋](三辞令尹髙前哲,两挂儒冠当盛时)
- 《和张直可投诗十首 其八》[王洋](误身人道是儒冠,穏称圆冠我愧难)
- 《次韵朱新仲省宿十首 其八》[刘才邵](谁云艰难际,儒冠愧兜鍪)
- 《蒲中杂咏 种学轩》[赵鼎](纨袴儒冠定谁饱,年年妻子笑谋生)
- 《李道士惠诗次韵二首 其一》[张守](此身长恐儒冠误,已媿当年学稼迟)
- 《婢子翻羮》[张守](传语厨人莫轑釡,不应饿死悔儒冠)
- 《再和邦求一首》[李正民](稍喜羽书清紫塞,欲从鞍马愧儒冠)
- 《读陈子直短歌三复而悲之次其韵》[李纲](儒冠误身诚可怜,陈侯半世身犹邅)
- 《送呼延韩仲》[周紫芝](人生何苦着儒冠,心与功名了不干)
- 《岁晚杂题四首 其一》[周紫芝](自无稽古力,未可怨儒冠)
- 《历阳通守张文举挽词》[孙觌](自笑儒冠误,谁能刺绣如)
- 《赠曹山长老了如》[孙觌](一念挂世网,平生误儒冠)
- 《送王循道赴省试四首 其四》[孙觌](殖绰拜勇爵,儒冠堪溺中)
- 《题余氏幽光亭二首 其二》[汪藻](满世儒冠宠,他年史笔诛)
- 《挽毛奉议诗二首 其一》[汪藻](不信儒冠误,长年自濯薰)
- 《万上人将游三吴袖杼山居…》[汪藻](若教早被儒冠误,那得云山自在身)
- 《八音歌赠别赵子雍{龠虎}之二首 其二》[程俱](石渠重儒冠,武弁聊复戴)
- 《酬焦秀才一首》[程俱](焦生老儒冠,耳目接前辈)
- 《赠陈谠二首 其一》[李光](儒冠走江浙,诗笥带衢饶)
- 《奉和朱新仲祠部六月晦日…》[张扩](俎豆能折冲,儒冠或兜鍪)
- 《次韵谭少卿胜仲怀归》[张扩](底用封侯老据鞍,如君家世自儒冠)
- 《送李去病郎中出使西蜀》[李鞉](信道儒冠真贵重,疾驱负弩令君先)
- 《有怀如璧道人二首 其一》[谢薖](铺褐卧云何处去,不应投老累儒冠)
- 《李方叔治颍川水磨作诗戏之》[苏过](儒冠半世已误身,老欲归耕无耒耜)
- 《樗隐堂》[苏过](幅巾他日衡茅去,纨袴儒冠总误身)
- 《次韵任况之见赠 其一》[苏过](强辞南亩服儒冠,敢意青云便可干)
- 《次韵徐正夫见赠》[苏过](自信儒冠不误身,从教尘土满衣巾)
- 《友人还乡有感》[唐庚](儒冠误身不得归,女痴妻寒病乳老)
- 《伤徐文学》[谢逸](功名安在哉,竟以儒冠误)
- 《送外兄张会之》[赵鼎臣](欲置一锥无着处,儒冠误我知何言)
- 《暮冬书怀赠次膺四首 其四》[李昭玘](惭愧儒冠误此身,涂穷何假问通津)
- 《改德士颂五首 其三》[饶节](德士旧尝称进士,黄冠初不异儒冠)
- 《山居杂颂七首 其一》[饶节](几被儒冠误此身,偶然随分作闲人)
- 《即事》[吴则礼](白头强作怀抱寛,我曹未办憎儒冠)
- 《登城楼》[吴则礼](坐上儒冠挥麈尾,帐前羌种看刀头)
- 《寄吕少冯时余单骑入都将发楚》[吴则礼](明发垂垂向梁宋,轩然秃髪映儒冠)
- 《离朱方寄怀子和》[吴则礼](独许二毛有句眼,仍怜九死坐儒冠)
- 《黄伯钧示诗因次韵》[吴则礼](鬓毛萧瑟强儒冠,尘土追随意已阑)
- 《题沙泉鹊梨古柳》[吴则礼](古井犹窥光灿灿,儒冠不道鬓垂垂)
- 《客有自南徐来者云红梅已开作此》[吴则礼](半世儒冠今种种,端须拽取鼻头回)
- 《复用前韵奉酬梦符学录》[周行己](儒冠真误身,未免妻子愁)
- 《龙兴客旅效子美寓居同谷七歌 其一》[李新](我生正坐儒冠误,终年冻饿如癯鹤)
- 《夜坐有感并简与讷教授》[李新](青灯微火照寒更,不信儒冠误此生)
- 《书怀寄李相如》[晁冲之](肮脏二十载,老发羞儒冠)
- 《秋雨感事》[晁冲之](儒冠吾已悞,何责五男儿)
- 《和邓慎思未试即事杂书率…》[耿南仲](蔼蔼儒冠至,恢恢贤路开)
- 《用前韵寄乡中诸长者》[邹浩](乡邦蔼儒冠,後生良可畏)
- 《送杜君童学士赴阙》[邹浩](儒冠往往喙三尺,勿令白玉生瑕疵)
- 《双璧歌寄马叔宝》[邹浩](须知成效异霄壌,颇恨儒冠多失之)
- 《送散老归龙井》[邹浩](过门别我自色喜,我愧儒冠多背师)
- 《次韵马叔宝忆梅》[邹浩](儒冠染尽马蹄尘,又见年光冉冉新)
- 《寒食日诸友见过》[邹浩](燕子声中藿食寒,北辕同轨得儒冠)
- 《次韵和端夫席上送樗年》[邹浩](儒冠道在无通塞,莫问高门知不知)
- 《次韵邵子文书梦》[晁说之](圣时未肯误儒冠,倐见佩玉朝珊珊)
- 《次韵和张次应龙图松皮冠子》[晁说之](儒冠何事贵松皮,一岁寒来特自奇)
- 《圆机游秦州有诗相寄辄次韵作》[晁说之](休听鼓鼙参将幕,已惊铅椠误儒冠)
- 《感事 其一》[晁说之](偶来水国充饥易,况有儒冠请益频)
- 《即事一首次韵祝朝奉十一丈》[晁补之](儒冠成自误,归去无屋瓦)
- 《送赵教授》[陈师道](可堪亲老须三釜,又着儒冠忍一羞)
- 《送郑祠部》[陈师道](四着儒冠甘送老,数经奇运得销忧)
- 《和刘叔怀见寄三绝句 其三》[华镇](清世儒冠不贱贫,一竿谁复钓溪滨)
- 《次韵谢借观五老图》[黄庭坚](五老天然一会闲,太平时节振儒冠)
- 《寄上山阳太守屯田》[吕南公](故国无田只一瓢,儒冠相误感萍漂)
- 《送王君仪北归》[毕仲游](儒冠易感慨,华屋难伸眉)
- 《戏答俞清老道人寒夜三首 其一》[黄庭坚](有人梦超俗,去发脱儒冠)
- 《叔父给事挽词十首 其六》[黄庭坚](六年讲武儒冠在,不踏金门着战袍)
- 《癸丑宿早禾渡僧舍》[黄庭坚](鬰鬰多大姓,儒冠颇诗书)
- 《秋日同文馆 其三》[柳子文](国器来金马,儒冠萃木鷄)
- 《题梅仙观》[吕防](直节破奸胆,愤气冲儒冠)
- 《驾幸太学》[王岩叟](虚心访道资洪业,异礼尊儒冠百王)
- 《邠守李中散取乡人谢事者…》[张舜民](儒冠绘像爲三友,龟佩相辉是四贤)
- 《赠李兕彦威秀才》[苏轼](弃书捐剑学万人,纨袴儒冠皆误身)
- 《轼以去岁春夏侍立迩英而…》[苏轼](陛楯诸郎空雨立,故应惭悔不儒冠)
- 《送曹辅赴闽漕》[苏轼](往来戎马间,边风裂儒冠)
- 《和梅户曹会猎铁沟》[苏轼](山西从古说三明,谁信儒冠也扞城)
- 《和朱牧宣德》[冯山](从此追随频语笑,莫教憔悴耻儒冠)
- 《和守讷上人五峰见寄之作》[郭祥正](脱去儒冠披坏衣,一生长在名山里)
- 《次韵蒋不回惠山行见赠》[袁默](公乘若水遗迹在,潇洒儒冠与僧服)
- 《再和胡右丞视学》[吕陶](屡闻讲鼓集,不见儒冠欹)
- 《谒辛化光》[范纯仁](十五簪儒冠,四十无华缨)
- 《次子由韵三首 其一》[刘攽](温室前头问名木,此身知不误儒冠)
- 《马公节挽辞》[强至](老母始甘无禄釜,世人今转薄儒冠)
- 《寄韩持国》[刘攽](学省独优游,儒冠足休假)
- 《前日以诗赠贾麟进士继蒙…》[强至](路傍甲第欺儒冠,奴厌腥肥马余藁)
- 《某近与和叔游景爱之不足因吟短篇以赠》[强至](平生潜圣阃,壮岁尚儒冠)
- 《答刘季孙》[王安石](偶着儒冠敢陋今,自怜多负少时心)
- 《和邵兴宗秋夜学舍宿直》[司马光](直舍逍遥度清夜,暂投逢掖解儒冠)
- 《月下小饮》[司马光](美景赏心相值难,良宵四座尽儒冠)
- 《和始平公贻一二宾僚》[司马光](儒冠蔼蔼从平津,东阁由来盛衆宾)
- 《杏坛坊》[王珪](自笑不如虎贲士,翻令捉臂笑儒冠)
- 《上巳日瑞圣园锡燕呈诸同舍》[曾巩](北上郊原一据鞭,华林清集缀儒冠)
- 《谒汉高帝庙》[韩维](陞堂欲进拜,犹怯戴儒冠)
- 《又和馆西迎驾》[韩维](宫树烟开敞禁扉,儒冠罗立望天威)
- 《王公吟》[邵雍](顶戴儒冠冠,心存象教)
- 《睢阳五老图》[邵雍](政事浑如春梦闲,人情嚣薄恶儒冠)
- 《送任师中任清江》[苏洵](儒冠杂武弁,屈与氊裘言)
- 《送张郎中赴阙》[张方平](明公才气本雄杰,晚戴儒冠腰拖绅)
- 《胡生画牛歌》[张方平](我颅儒冠腰博带,躯干不如脑腑大)
- 《送万谔昌秀才》[梅尧臣](儒冠难徒行,马骨瘦可数)
- 《答曾进士》[周铨](儒冠有愧一厮养,何忍葵心对落晖)
- 《皇雅十首 其二二》[尹洙](今帝左右,儒冠煌煌)
- 《自颍上归再题寺壁二绝 其一》[刘涣](颠倒儒冠二十春,归来重喜访僧邻)
- 《赠锺道士》[范仲淹](人间无复动机心,挂了儒冠岁已深)
- 《北楼感事》[王禹偁](儒冠筮仕者,仅免寒与饥)
- 《射弩》[王禹偁](临风自慷慨,素发冲儒冠)
- 《月波楼咏怀》[王禹偁](儒冠假郡印,践更若公邮)
- 《稠桑坡车覆》[王禹偁](稠桑坡险忽摧车,悔戴儒冠出敝庐)
- 《谪居感事》[王禹偁](赋格欺鹦鹉,儒冠薄鵔鸃)
- 《四皓庙 其一》[王禹偁](秦皇焚旧典,汉祖溺儒冠)
- 《题义门胡氏华林书院》[师祯](满架高峰隠史书,英儒冠盖会仙居)
- 《送刘山阳》[徐铉](战鼓何时息,儒冠独自行)
- 《酬裴使君王探公》[陈元光](百粤临南海,儒冠任使轺)
- 《送刘山阳》[徐铉](战鼓何时息,儒冠独自行)
- 《闻回戈军》[韦庄](营中不用栽杨柳,愿戴儒冠爲控弦)
- 《途中》[吴融](儒冠解相悞,学劒尽乘轩)
- 《登夏州城楼》[罗隐](好脱儒冠从校尉,一枝长戟六钧弓)
- 《兵後寻边三首 一》[李山甫](自怜长策无人问,羞戴儒冠傍塞垣)
- 《太湖诗 上真观》[皮日休](明朝若更往,必拟隳儒冠)
- 《和浙西从事刘三复送僧南归》[许浑](怜师不得随师去,已戴儒冠事素王)
- 《旌儒庙》[许浑](寒陌阴风万古悲,儒冠相枕死秦时)
- 《和门下李相饯西蜀相公》[姚合](武骑增余勇,儒冠贵所从)
- 《送侯参谋赴河中幕》[韩愈](犹思脱儒冠,弃死取先登)
- 《奉和库部卢四兄曹长元日朝回》[韩愈](戎服上趋承北极,儒冠列侍暎东曹)
- 《送韦秀才道冲赴制举》[刘禹锡](肃穆升内殿,从容领儒冠)
- 《新安江路》[权德舆](即事遂幽赏,何心挂儒冠)
- 《送张六谏议归朝》[武元衡](诏书前日下丹霄,头戴儒冠脱皂貂)
- 《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》[杜甫](纨袴不饿死,儒冠多误身)
- 《义鹘》[杜甫](飘萧觉素发,凛欲冲儒冠)
- 《赠蜀僧闾丘师兄》[杜甫](多士尽儒冠,墨客蔼云屯)
- 《新安江上寄处士》[孟云卿](即事遂幽赏,何必挂儒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