声气的拼音 声气是什么意思 声气的相关汉字、词语、成语诗词 声气的近义词 声气的反义词

声气怎么读音(拼音)
声气是什么意思(词语解释)
①声音气息。指朋友间的意气:声气相投。②消息:互通声气。③说话时的语气态度:双方都没个好声气。
声气的详细释义
声音气息。语本《易·乾》:“同声相应,同气相求。” 孔颖达 疏:“同声相应者,若弹宫而宫应,弹角而角动是也。同气相求者,若天欲雨而础柱润是也。此二者声气相感也。” 宋 叶适 《与赵丞相书》:“闻命之日,惭汗悚仄,不能出声气。” 沙汀 《淘金记》十二:“同 彭胖 一桌的有三个茶客……没有一个人出声气。”
指朋友间共同的旨趣和爱好。
《鬼谷子·中经》:“闻声和音,谓声气不同,则恩爱不接。” 宋 王禹偁 《别长沙彭暐序》:“生即公之季子,侍驾而来,予得以声气求应之义投之。” 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素秋》:“公子倒屣而出,烛之,非他,乃 周生 , 宛平 之名士也,素以声气相善。”亦用于贬义,指官场中的交接往来。 清 陈康祺 《郎潜纪闻》卷三:“一时奔走声气者,遂先期辐凑於其门,场屋中多倖进者。”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九十回:“他却一面广交声气,凡是有个红点子的人,他无有不交结的。”
谓以金鼓之声鼓舞士气。
《左传·僖公二十二年》:“三军以利用也,金鼓以声气也。” 杜预 注:“金鼓以佐士众之声气。”
说话的声音和语气。
汉 王充 《论衡·骨相》:“相或在内,或在外,或在形体,或在声气。” 晋 干宝 《搜神记》卷十八:“司空 南阳 来季德 停丧在殯,忽然见形,坐祭牀上,颜色、服饰、声气,熟是也。” 元 无名氏 《冯玉兰》第三折:“就是恰纔那一隻空船上,有人在舱里啼哭,像一个女人的声气那。” 鲁迅 《呐喊·孔乙己》:“掌柜是一副凶脸孔,主顾也没有好声气,教人活泼不得。”
指文章的声韵和气势。
南朝 梁 刘勰 《文心雕龙·附会》:“夫才量学文,宜正体製,必以情志为神明,事义为骨髓,辞采为肌肤,宫商为声气。” 清 恽敬 《答伊扬州书》:“自 皇甫持正 、 李南纪 、 孙可之 以后,学 韩 者皆犯之,然其法度之正,声气之雅,较之破度败律以为新奇者,已如负青天而下视矣。” 章炳麟 《辨诗》:“ 汉 世《郊祀》《房中》之乐,有三言七言者,其辞閎丽詄荡,不本《雅》《颂》,而声气若与之呼召,其风独五言为善。”
犹言神情、气概、声势。
汉 徐干 《中论·法象》:“视不离乎结襘之间,言不越乎表著之位,声气可范,精神可爱。”《三国志·魏志·袁绍传》:“ 配 声气壮烈,终无挠辞,见者莫不叹息。” 唐 韩愈 《嘲鼾睡》诗之一:“ 澹师 昼睡时,声气一何猥?” 孙犁 《白洋淀纪事·女保管》:“没错的地主富农也要求重新讨论他们的成分,想钻空子,声气更恶劣。”
犹言消息或音讯。
《明史·于玉立传》:“海内建言废錮诸臣,咸以东林为归。 玉立 与通声气,东林名益盛。” 张篁溪 《记自立会》:“后与吾师 康南海 先生暗通声气,得 南海 先生之助,宗旨乃稍稍易。” 邹韬奋 《大众生活社致北平全体学生的一封信》:“希望你们经常地跟其它各地的救亡战士互通声气,以便建筑一列全国规模的抗 日 救亡堡垒。”
犹议论。
清 曾国藩 《原才》:“世教既衰,所谓一二人者不尽在位,彼其心之所嚮,势不能不腾为口説而播为声气。”《老残游记》第十七回:“将来任凭你送人也罢,择配也罢,你就有了主权,我也不遭声气。”
声气的近义词
声气的反义词
未找到。
声气的英文翻译
- voice; tone
声气的相关汉字(点链接可以查看详细解释)
声气的相关词语
声气的相关成语
含有“声气”的相关古代名人名字
含有“声气”的相关明星名字
声气的相关诗词
- 《雪吟效禁体并去一切熟事》[艾性夫](虚光眩转混昼夜,终日纵横绝声气)
- 《拟古 其二》[陈普](性情如赤子,声气似黄锺)
- 《敬和道山堂庆瞻御书韵》[文天祥](列圣文章千载重,诸孙声气一时同)
- 《次韵徐子英江楼二首 其二》[方回](妙龄今日如公等,声气方当叶应求)
- 《次韵王起宗勉爲高子明绘松岩图》[方回](声气相应求,妙写入画图)
- 《长孺因吾二诗有负米分邻…》[陈着](声气相投玉应金,花闲话到翠成阴)
- 《不浮次韵予亦再赋》[高斯得](独於声气同,迹两心事一)
- 《虏警》[孙锐](千秋声气梦相通,此地居停尔当借)
- 《送郡守》[徐元杰](自揆偶然声气叶,相亲深处髓肌沦)
- 《西山孝子吟》[何基](诸君自感声气同,杂以清商间流徵)
- 《神宗皇帝龙字御汉体书赞》[岳珂](声气自然兮)
- 《王氏螟罗氏子》[王大烈](江东江左旧声气,叔氏得之真差事)
- 《李提刑李参政再和招鹤诗再用韵以谢 其二》[魏了翁](声气同时无间断,有时夜半掠江来)
- 《韩叔冲约客泛舟沧江分韵得落字》[魏了翁](客以声气聚,舟於树泉泊)
- 《次韵永平令江叔文鹤山书院落成诗》[魏了翁](因思胥靡逢殷宗,精神动悟声气从)
- 《送台州沈虞卿使君入朝 其二》[孙应时](志士日夕心,呜咽声气吞)
- 《留妻兄张伯高 其一》[孙应时](交亲谁得似,声气早相求)
- 《次韵和答斯远见过书所见》[赵蕃](莫嗟声气卑,但恐岁月遽)
- 《表兄峡山萧伯钧至会昌久…》[曾丰](今逢声气是,但觉鬓毛非)
- 《送杨文父还醴陵》[程洵](君家江西我江东,相望虽远声气同)
- 《送陈求仁还永嘉兼寄刘孝移》[程洵](疎梧细柳白日浄,唯有声气与君俱)
- 《赠张术人》[项安世](疈析声气区神形,穷达寿夭分渭泾)
- 《史魏公蜗室》[释宝昙](何曾动声气,万象意沉缩)
- 《过张王行庙》[陆游](岂若世上人,吞声气如缕)
- 《赞三十六祖颂 其一二》[释印肃](六通三昧降魔,不用色声气力)
- 《喻叔奇采坡诗一联云今谁…》[王十朋](广文贤关旧,声气同湿燥)
- 《送邓器先赴罗田尉五首 其二》[曾协](感君声气似,剪烛对清夜)
- 《和王澧州喜雨》[吴芾](顿觉田亩间,欢然声气和)
- 《和王夷仲韵》[吴芾](故人声气合,交契久弥深)
- 《再次韵崧老见和之作时传…》[李纲](幸然声气同,鸣鳯栖必梧)
- 《秋雨》[李纲](飒然风雨作新凉,卧听檐声气韵长)
- 《读真诰 其二》[王安中](南真苦论道,声气觉殊下)
- 《云庵和尚赞三首 其三》[释德洪](不动声气,怖走天魔)
- 《华药英禅师赞》[释德洪](不动声气,天魔自降)
- 《寄济道》[吕南公](早以声气同,中爲章服裹)
- 《道先贤良寄示长篇辄此酬和略希一笑》[吕南公](尝闻声气有求应,此日寂寞谁相遭)
- 《又和二首 其二》[黄庭坚](外物攻伐人,钟鼓作声气)
- 《次韵和正仲游华严此君亭》[黄履](古来金石论贤达,应求本自声气同)
- 《某忝命守余杭杨元素内翰…》[苏颂](烟霄惭久隔,声气荷相求)
- 《元丰己未三院东阁作 己…》[苏颂](文章高绝诚难敌,声气相求久益勤)
- 《元佑癸酉秋九月蒙恩补郡…》[苏颂](声气或相同,古远视犹近)
- 《岘山》[裴煜](声气异代同,美从江汉显)
- 《王氏螟罗氏子》[邵雍](江东江左旧声气,叔氏得之真差事)
- 《冬日述怀》[魏野](却嫌雏鹤饶声气,惊觉茅檐曝背眠)
- 《自武威赴临洮谒大夫不及…》[高适(《全唐诗》卷二一一)](戈鋋耀崖谷,声气如风涛)
- 《寄明州于驸马使君三绝句 三》[白居易](海味腥咸损声气,听看犹得断肠无)
- 《和微之诗二十三首 和晨兴因报问龟儿》[白居易](喉燥声气窒,经年无报辞)
- 《何满子歌》[元稹](鱼家入内本领绝,叶氏有年声气短)
- 《武陵书怀五十韵》[刘禹锡](结友心多契,驰声气尚吞)
- 《嘲鼾睡》[韩愈](澹师昼睡时,声气一何猥)
- 《哭刘四尚书》[权德舆](才华推独步,声气幸相亲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