输入汉字查词典,比如查找 民俗 词语,输入 民俗 即可
民俗的拼音 民俗是什么意思 民俗的相关汉字、词语、成语诗词 民俗的近义词 民俗的反义词

民俗怎么读音(拼音)
民俗是什么意思(词语解释)
民情风俗:陈民俗之急|民俗渐变。
民俗的详细释义
人民的风俗习惯。
《韩非子·解老》:“府仓虚则国贫,国贫而民俗淫侈,民俗淫侈则衣食之业絶。”《史记·循吏列传》:“ 楚 民俗好庳车,王以为庳车不便马,欲下令使高之。” 宋 范仲淹 《睦州谢上表》:“然后上下同心,致君亲如 尧 舜 ;中外有道,躋民俗於 羲皇 。” 清 薛福成 《创开中国铁路议疏》:“民俗既变,然后招商承办……可以渐推渐广,渐续渐远。”
民众的生活、生产、风尚习俗等情况。
《管子·正世》:“古之欲正世调天下者,必先观国政,料事务,察民俗,本治乱之所生,知得失之所在,然后从事。” 宋 张孝祥 《正提刑启》:“畴昔熟於条教,莫先图民俗之安;乃今奉以周旋,当益厉官常之守。” 清 梅曾亮 《送周石生序》:“奋白笔,书盈尺之纸,为国家陈民俗之急。”
民俗的近义词
民俗的反义词
未找到。
民俗的英文翻译
- popular custom
民俗的相关汉字(点链接可以查看详细解释)
民俗的相关词语
民俗的相关成语
未找到。
含有“民俗”的相关古代名人名字
含有“民俗”的相关明星名字
民俗的相关诗词
- 《天柱雉儿行》[利书记](妙龄自厌居民俗,祝发依师隠林麓)
- 《真宗御制二首 奠瓒用《万国朝天》。》[郊庙朝会歌辞](物性茂遂,民俗阜昌)
- 《代寿新城刘尹迪》[方一夔](东安杭属邑,民俗朴且陋)
- 《送徐如心如婺源三十韵》[方回](孰云民俗俭,政尔士风优)
- 《社前一日用中秋夜未尽韵》[方回](报赛有故常,民俗其敢罢)
- 《题李氏敬聚堂 其四》[家铉翁](闻君出宰山水县,家教所推民俗淳)
- 《屏居北郊自秋涉冬绝省人…》[程公许](坤维以文瑞,民俗本柔淑)
- 《送石宰》[杜范](民俗岂相远,己治人亦治)
- 《送蔡监丞赴高邮》[张弋](文游遗迹在,民俗易相孚)
- 《辞灵康庙留题》[刘坦之](年登民俗饶怡乐,海近蛟虯入杳冥)
- 《客有自成都来者传制帅华…》[许及之](规模所至欣济济,民俗定自臻嘻嘻)
- 《次韵袁尚书同年巫山之什》[许及之](规橅久矣欣济济,民俗定尔臻嘻嘻)
- 《星源县斋书事》[喻良能](星源故自佳,民俗良易驯)
- 《郭将军庙》[陈份](自此河山消垒拒,至今民俗荷庸勳)
- 《题师吴堂》[黄公度](民俗陶公化,淳厚胜奸宄)
- 《沉黎四首 其一》[李石](民俗濒蛮诏,边城异土宜)
- 《送兄茂瞻机宜之官广东》[范浚](旧闻民俗蛮顽甚,蜂屯蚁杂难爬梳)
- 《陪张巨山谒清献公祠》[李处权](治体简而肃,民俗醇不疵)
- 《绍兴中兴上复古诗》[张嵲](礼义兴行,民俗以臧)
- 《别後寄舍弟三十韵》[吕本中](土风沾疟疠,民俗混蛮荆)
- 《夏日作》[朱淑真](舜岂无心阜民俗,薰薰歌入五弦中)
- 《沙阳》[李纲](民俗素康阜,士夫多俊英)
- 《劝学次徐师川韵》[释德洪](民俗号殷富,亦有佳林泉)
- 《和中书梁侍郎喜雪赐御筵诗》[慕容彦逢](欢谣已见喧民俗,喜气遥知动帝顔)
- 《寄余五十五》[张耒](商顽余民俗未泯,习尚凶犷羞爲儒)
- 《守蒲次新安西先寄府教授之道弟》[晁补之](助我彤襜问民俗,烦君泮水采风谣)
- 《送程给事知越州》[谢慥](幸当圣世民俗丰,莫惜樽俎频雍容)
- 《席上分韵送天觉使河东以…》[范祖禹](唐尧茹藜藿,民俗犹忧深)
- 《玉烛》[孔文仲](德威周远迩,民俗被渐摩)
- 《和吴仲举通判见赠》[范纯仁](三纪家声几泯泯,重来民俗尚依依)
- 《和王乐道西湖席上》[范纯仁](民俗欢游鱼鸟乐,主人才合代天工)
- 《句 其三》[韩缜](君行在巴徼,民俗半夷风)
- 《寒食御筵口号二首 其二》[司马光](问牛因得观民俗,不独嬉游惜令辰)
- 《观灯》[韩维](稻收禾熟廪囷盈,民俗熙熙鼓腹行)
- 《送王二广渊签书洛中》[韩维](又闻彼其下,地美民俗乐)
- 《寄题黄州德厚庵》[韩维](民俗兴礼让,闾阎息奸偷)
- 《安城即事二首 其一》[陶弼](官曹惟识簿书字,民俗不知金鼓声)
- 《桂风亭》[陶弼](民俗不知官况薄,上书重把寇君留)
- 《达观亭》[蔡襄](偶暇按民俗,适游心意欢)
- 《圣泉》[蔡襄](矧兹民俗安,湓溢尤可憙)
- 《和阎寺丞海云寺》[范镇](春日金田驩且譁,始因民俗好纷奢)
- 《澄虚亭》[徐良佐](时迁岁改名独存,德清从此民俗淳)
- 《王屋高送王屋知县孙秘丞》[梅尧臣](不问公田问民俗,民安事简教儿曹)
- 《送陈郎中知和州》[梅尧臣](前罢永嘉守,民俗遮阡陌)
- 《送韩玉汝太傅知洋州三首 其二》[梅尧臣](从来称召杜,民俗在君安)
- 《希深惠书言与师鲁永叔子…》[梅尧臣](标之神清洞,民俗未尝遘)
- 《和范公希文怀庆朔堂》[毕京](几多民俗熙熙乐,似到老聃台上来)
- 《绦州园池》[范仲淹](登临问民俗,依旧陶唐古)
- 《缘识 其五八》[宋太宗](南风思政民俗化,顺从平等无高下)
- 《缘识 其三》[宋太宗](传之世上五音足,希夷道听化民俗,盘龙面对压鳌头,玄微风散万般流)
- 《送乐学士知舒州》[徐铉](民俗常如古,风光最称秋)
- 《归闲诗二十韵》[丁儒](土音今听惯,民俗始知淳)
- 《开成大行皇帝挽歌词四首奉敕撰进 一》[白居易](制度移民俗,文章变国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