遗书的拼音 遗书是什么意思 遗书的相关汉字、词语、成语诗词 遗书的近义词 遗书的反义词

遗书怎么读音(拼音)
遗书是什么意思(词语解释)
1.指前人的遗着﹑遗作。
2.指前人的藏书。
3.指散佚的书。
4.谓留下书信。
5.死者临死时留下的书信;遗嘱。
遗书的详细释义
指前人的遗著、遗作。
《书序》:“《春秋左氏传》曰: 楚 左史 倚相 ,能读《三坟》、《五典》、《八索》、《九丘》,即谓上世帝王遗书也。” 北齐 颜之推 《颜氏家训·风操》:“《礼经》:父之遗书,母之杯圈,感其手口之泽,不忍读用。” 清 王夫之 《文学膴原氏墓志铭》:“又四月而忘,哭抱遗书,授余为订定而传之。”
指前人的藏书。
清 昭槤 《啸亭杂录·昌龄藏书》:“今日其家式微,其遗书多为余所购。”
指散佚的书。
《汉书·艺文志》:“至 成帝 时,以书颇散亡,使謁者 陈农 求遗书於天下。” 清 陈康祺 《郎潜纪闻》卷一:“ 朱竹君 学士 筠 为翰林时, 高宗 方詔求遗书,公奏言翰林院库藏 明 《永乐大典》,中多逸书,宜就加采録。” 孙犁 《秀露集·耕堂读书记》:“ 乾隆 三十八年,根据 朱筠 的条奏,拟定了采访遗书的章程。”
谓留下书信。
晋 干宝 《搜神记》卷十一:“﹝ 韩凭 妻﹞遗书於带曰:‘王利其生,妾利其死。愿以尸骨,赐 凭 合葬。’” 洪深 《冯大少爷》:“生归己室,悲愤不自聊,竟遗书其妻,挥泪弃家而去。”
死者临死时留下的书信;遗嘱。
唐 李肇 《唐国史补》卷中:“ 韩愈 好奇,与客登 华山 絶峯,度不可返,乃作遗书,发狂慟哭。” 宋 桂万荣 《棠阴比事原编·司空省书》:“有一女,不贤,其父病,因呼族人为遗书,令悉以财属女。” 巴金 《春天里的秋天》:“妹妹还说哥哥写得有遗书,她整理好就抄一份寄来。”
投书;寄信。
《史记·吴王濞列传》:“上卒问 盎 、 盎 对曰:‘ 吴 楚 相遗书,曰:“ 高帝 王子弟,各有分地,今贼臣 鼂错 擅适过诸侯,削夺之地。”故以反为名,西共诛 鼂错 ,復故地而罢。’”《宋书·张邵传》:“ 谢晦 反,遗书要 邵 , 邵 不发函,驰使呈帝。” 易宗夔 《新世说·德行》:“ 魏 名 象枢 , 山西 蔚州 人,其讲学篤实纯正,与 孙夏峰 、 李二曲 及 汤 陆 诸公遗书往復。”
遗书的近义词
遗书的反义词
未找到。
遗书的英文翻译
- letter or note left by one immediately before death; posthumous work of an author
遗书的相关汉字(点链接可以查看详细解释)
遗书的相关词语
遗书的相关成语
未找到。
含有“遗书”的相关古代名人名字
含有“遗书”的相关明星名字
遗书的相关诗词
- 《祝英台近》[刘过](空抱遗书,憔悴小楼侧)
- 《导引》[无名氏](忽听受遗书)
- 《诗一首》[无名氏](弟子苍髯年八十,养生世世授遗书)
- 《观沧浪亭石感而有作》[刘敬](流风遗书见称道,高文大句争提撕)
- 《邻翁王道人送武夷图》[徐瑞](櫂歌留绝唱,遗书镇精庐)
- 《丞相马挽章》[黎廷瑞](遗书堕泪付千载,往从后轩云间游)
- 《送汤希贤晦庵书院山长》[仇远](文公阙里女星源,手泽遗书尚有传)
- 《太皇谢太后挽章 其二》[汪元量](遗书乞骸骨,归葬越山边)
- 《义方堂瞻先贤遗像 其五》[丘葵](千载开我人,遗书□□□)
- 《挽李梅边 其一》[赵必{王象}](牀头点易朱犹湿,几上遗书稿已誊)
- 《七月二日大雨歌》[文天祥](遗书宛在架,吾道终未亡)
- 《哭秋崖先生 其二》[吴龙翰](传业有杨晏,遗书塚墓埋)
- 《得少顺风又值小雨二首 其一》[董嗣杲](浪游几擦还家泪,贫抱遗书羞拥篲)
- 《送张古心明道山长》[方回](间气千年聚,遗书万禩新)
- 《文公书院新创》[方回](遗书会萃垂千古,缺典因循近百年)
- 《暑天》[方回](洛遗书订三焦误,河负图观一点中)
- 《伯成尝受学于河朔前辈鹤…》[家铉翁](遗书定知满筐箱,夜光炜煜照行李)
- 《挽储华谷四首 其二》[卫宗武](遗书订无极,妙藴发先天)
- 《跋曾玉堂训子十诗》[李曾伯](彼援遗书诫敦严,暨昶以义名沉浑)
- 《挽谢公王》[方岳](白鹿遗书山泽癯,归来花木尽堪娱)
- 《徐仁伯侍郎挽诗》[方岳](诸老遗书在,情亲独考亭)
- 《寄题朱塘晦翁亭》[方岳](藐予抱遗书,生世恨不早)
- 《答费司法 其二》[方岳](遗书亦具存,言固不尽意)
- 《和遁泽武夷石乳吟》[王柏](燕闲消息已潜通,满阁遗书须细穷)
- 《梦西轩旧事》[林希逸](遗书谁挂眼,衣鉢付何人)
- 《紫霄岩作》[林希逸](客携老艾遗书至,僧诧沧浪古字鑱)
- 《李斛峰尚书挽诗 其三》[林希逸](应有遗书富,何时见集行)
- 《太守宋监丞新三先生祠刊…》[刘克庄](世评谏疏如刘向,公读遗书感乐生)
- 《怀曾景建二首 其一》[刘克庄](伤心海内交游尽,箧有遗书不忍看)
- 《杂咏一百首 鬼谷子》[刘克庄](遗书今羽化,传者匪真书)
- 《挽陈潮州伯霆》[刘克庄](律赋数篇天下诵,遗书几卷馆中留)
- 《腊月十日至外祖尚书家》[刘克庄](遗书零落尽,身愧史迁孙)
- 《夹漈草堂》[刘克庄](废址苔荒尽,遗书电取空)
- 《赠徐相师》[刘克庄](许负遗书果是非,子凭何处说精微)
- 《回程宣义贺生日诗》[阳枋](锦章卷遗书八分,独茧抽绪浮金盆)
- 《少年看花行寄示谊儒侄》[阳枋](莲荡归来扬其波,我傍梅花读遗书,不知纷纷坐久落花多)
- 《谢涪陵刘君举使君见委北岩堂长诗》[阳枋](遗书欲傍梅花读,只恐使人昭昭己昏昏)
- 《遣季子寿黄循斋二首 其二》[阳枋](自得遗书学子房,拟来辟谷并山阳)
- 《跋林学士宋卿帖》[王迈](我来閲遗书,据案发长叹)
- 《朱忠靖按巡郡寄邸报三帖赞》[岳珂](我思其人,犹及屋乌,而况乎遗书)
- 《张宣公书简帖赞》[岳珂](故其遗书,笔意俱工)
- 《山居感旧百韵》[岳珂](归抱遗书痛,亲裁逸事编)
- 《赠小儿医》[洪咨夔](囊有遗书无与读,两家恨不早逢君)
- 《和林堂长韵 其二》[陈宓](千年正统源流远,三圣遗书简牍残)
- 《送抚州李兄武伯归乡 其二》[陈宓](归时剩把遗书读,莫道□峰永别离)
- 《挽乡守楼宗簿 其一》[陈宓](庭中无滞讼,身後有遗书)
- 《谢郑夹漈子惠诗索草堂扁榜 其二》[陈宓](摹写遗书礼严像,岂无当代好贤人)
- 《次韵周与能》[李兼](坠绪今如綫,遗书尚满床)
- 《送晦庵语孟集注与诸侄》[刘宰](伊洛遗书徧讨论,微言千古破童昏)
- 《书陈少阳遗墨後》[刘宰](赎死何由可百身,遗书犹足警来人)
- 《高宗皇帝宝训终编锡赉进诗》[程珌](只今安用读遗书,卓然已复光前绪)
- 《书晁文元道院集》[裘万顷](千年子晁子,道院有遗书)
- 《次余仲庸松风阁韵十九首 其一八》[裘万顷](坡谷遗书那复有,向来一纸抵千金)
- 《泽卿示兰亭考作萧翼取兰亭辞》[黄畴若](不言使者求遗书,只言浴茧当及时)
- 《哀吕东莱》[巩丰](先世有遗书,故墟有山房)
- 《书紫微集後》[赵蕃](遗书散落亦已久,是编颇得十八九)
- 《祝游子泉刘叔通二家孤寡》[赵蕃](遗书曾不博,斗粟与枝巢)
- 《送次卿兄还新安》[程端蒙](易通久沦没,遗书亦参差)
- 《孟秋八日夜伯寿仲理过予…》[赵蕃](林园想巾履,编简遗书诗)
- 《宪使范右司具馔属属官爲…》[曾丰](帝王无异学,孔孟有遗书)
- 《读书》[辛弃疾](是非得失两茫茫,闲把遗书细较量)
- 《端明殿学士汪公挽词 其三》[楼钥](立朝惟正色,荐士有遗书)
- 《挽余倅二首 其二》[舒邦佐](诸郎图不朽,当共葺遗书)
- 《送王粹中教授入蜀》[楼钥](康节遗书有传者,不惜师问穷精微)
- 《国清寺》[楼钥](丰干饶舌留公案,隋帝遗书暗古煤)
- 《周表卿尚书挽章》[吕祖谦](清台课历遗书在,昼寝凝香旧政传)
- 《董铢求诗赋古风二章示之 其二》[程洵](苏程百世师,遗书满天地)
- 《董铢求诗赋古风二章示之 其二》[程洵](遗书亦言尔,道岂言能传)
- 《寒溪送客时李花盛开山谷弥望》[薛季宣](神清洞古世缘在,梁园只是空遗书)
- 《汾亭操》[薛季宣](汾亭上兮有六世之遗书,野有田兮汾有鱼,宵续经兮昼狎佃渔)
- 《代人作孙尚书挽词二首 其一》[周孚](清议今何负,遗书竟莫传)
- 《旅怀上石似之郎中 其三》[虞俦](政应老死何须惜,或有遗书备访寻)
- 《同徐吕二子游西湖复次前韵五首 其二》[陈造](灵魄在天联傅说,遗书落世仰潜夫)
- 《题毕直合繙经图三首 其三》[陈造](中原正朔合天王,细读遗书瘿作囊)
- 《挽于湖》[沈端节](荒城难访十全医,半箧遗书世共悲)
- 《送许顺之南归二首 其一》[朱熹](校罢遗书却归去,此心元自不曾灰)
- 《挽刘枢密三首 其三》[朱熹](泪向遗书尽,心随宿草荒)
- 《奉同都运直阁张丈哭敬夫…》[朱熹](根本平生有深计,遗书不但子囊忠)
- 《两绝句送顺之南归 其一》[朱熹](校罢遗书却归去,此心元自不曾灰)
- 《和总领陈大卿告老二十韵》[项安世](不见密学翁,遗书耿如许)
- 《存目 其三》[陆游](诗题:赠徐相师首句:许负遗书果是非)
- 《自九里平水至云门陶山历…》[陆游](苔蚀秦碑亡旧刻,龙归禹穴护遗书)
- 《题尊信斋》[陆游](鲁邹遗书世皆读,要以尊信爲善学)
- 《秋思十首 其一○》[陆游](存神止虑自长年,黄老遗书汉尚传)
- 《次韵李季章参政哭其夫人七首 其五》[陆游](焄蒿一去杳难知,数纸遗书手自披)
- 《夜过鲁墟》[陆游](门低不容驷,壁坏亡遗书)
- 《观方外书》[陆游](司马遗书有坐忘,顗翁止观略相当)
- 《病足昼卧梦中谵谆乃诵尚…》[陆游](唐虞已远三千岁,每诵遗书涕泗潸)
- 《感怀》[陆游](老抱遗书隐故山,镜中衰鬓似霜菅)
- 《秋兴三首 其二》[陆游](传家産业遗书富,玩世神通醉脸酡)
- 《二子》[陆游](孤学背时空绝叹,白头穷巷抱遗书)
- 《夜行玉笥樵风之间宿龙瑞》[陆游](颇闻禹穴遗书在,安得高人与细穷)
- 《太上皇后合端午帖子词 其一一》[汪应辰](上古遗书究治终,长编通监更参同)
- 《寄别景卢》[洪适](禹穴遗书不可寻,坐看绿叶再成林)
- 《李彦泽从余求卫公兵法》[王灼](我家旧畜公遗书,片段飘零十得五)
- 《谒韩祠》[陈知柔](恐有遗书藏坏壁,岂无哀赋吊沅湘)
- 《挽方宋贤四绝 其一》[黄公度](犹忆微才在天禄,铅丹曾爲校遗书)
- 《送关国录守简州》[员兴宗](渐营卓锥地,遗书收放纷)
- 《书中庸示边周翰》[陈长方](纸上遗书字宛然,千年微意有谁传)
- 《括苍陈与叟携所撰春秋义例见过书於卷後》[吴芾](休嗟当世知音少,自有遗书後代传)
- 《哭士特二首 其一》[刘子翬](不覩遗书奏,徒怀挂剑伤)
- 《李修撰哀挽二首 其二》[范浚](令子清规在,遗书旧墨乾)
- 《和王应夫见贻六首 其一》[曹勋](竹简固尝窥远业,山阴何止识遗书)
- 《和无在悼惠书记 其一》[释慧空](手把遗书一挥泪,秦溪三夜雨连明)
- 《和吴谨微游仙都五首 其一》[许尹](仙都踪迹想遗书,我欲归时更问途)
- 《临川道中寄汪守》[李处权](忽见槐花思举子,欲求萤火遗书生)
- 《和天宁因上人韵送僧用懿住桐城金绳山》[王之道](桐城旧知音,相招遗书札)
- 《历阳倅蒙庵郑公卒於位记…》[王之道](高风敦薄俗,妙论见遗书)
- 《石仙观》[张汉彦](寻幽憩真馆,访古得遗书)
- 《再和邓志宏二首 其二》[陈渊](先友遗书犹在耳,念之清泪如铅水)
- 《饶州张宏中挽词二首 其二》[陈渊](遗书傥有毫芒在,爲语韩公请备论)
- 《将去曹南连得江晁书因叹存没诸友遂成长韵》[吕本中](故人数遗书,尚有江与晁)
- 《送曾宏甫知黄州四绝 其四》[吕本中](潘何子弟能传业,当奉遗书与使君)
- 《又寄无逸信民》[吕本中](虽非问道暏狂屈,犹胜遗书访子公)
- 《挽广川先生》[李正民](遗书应满箧,不愧泣麒麟)
- 《曾大父有诗云三春拂榻花…》[韩驹](吾祖屯田公,遗书悉安在)
- 《赠林湘》[李光](子续通家好,遗书幸细寻)
- 《太平小寺》[李彭](云琐沉沉复阁,旁看贝叶遗书)
- 《礼殿》[宋京](晋人遗书刻柱边,字划刓决骨气全)
- 《次韵滕子济礼部考古图》[赵鼎臣](苍史失古法,赤刀有遗书)
- 《和答周提刑》[张继先](一帘芳草庭前长,千载遗书圯上求)
- 《感春》[张耒](遗书谁收拾,抚旧心空存)
- 《天启惠酥 其四》[周邦彦](高阳太守有遗书,亲教齐民炼玉酥)
- 《挽范丞相忠宣公六首 其三》[毕仲游](伏枕言虽少,遗书志可哀)
- 《挽晁端友着作二首 其二》[毕仲游](父兄无旧産,妻子有遗书)
- 《悲陈子思》[毕仲游](遗书欲问难开口,往事寻思若转头)
- 《挽欧阳文忠公三首 其二》[毕仲游](闻说使星来已晚,茂陵应复进遗书)
- 《次韵吉老知命同游青原二首 其二》[黄庭坚](阅世鱼行水,遗书鸟印沙)
- 《鄂州节推陈荣绪惠示沿檄…》[黄庭坚](张公少爲令,愍俗有遗书)
- 《司马文正公挽词四首 其三》[黄庭坚](更化思鸣鵙,遗书似获麟)
- 《常父相率作吴丞相挽词 其二》[孔平仲](阴德元丰政,遗书太史编)
- 《故枢密签书赠正议大夫王…》[苏辙](壮志方凌厉,遗书忽叹惊)
- 《题徐正权秀才城西溪亭》[苏辙](不识徂徕石夫子,兼因女婿觅遗书)
- 《游庐山山阳七咏 简寂观》[苏辙](弟子苍髯年八十,养生世世授遗书)
- 《司马温公挽词四首 其二》[苏辙](纷纷看往事,一一验遗书)
- 《送欧阳辩》[苏辙](年丰事少似宜君,饱读遗书心亦足)
- 《楼观》[苏辙](一授遗书无复老,不知何苦服胡麻)
- 《寄题清溪寺》[苏轼](遗书今未亡,小数不足观)
- 《御试求遗书於天下》[杨杰](千金期重赏,诸郡购遗书)
- 《和杨十七伤苏子美》[刘攽](遗书犹缺茂陵求,卜宅乍许要离并)
- 《勉陈石二生》[郑獬](仁义藏遗书,尧孔圣人迹)
- 《勉陈石二生》[郑獬](孰谓遗书贫,猗顿莫能易)
- 《岁晚怀古》[王安石](先生岁晚事田园,鲁叟遗书废讨论)
- 《和不疑送虏使还道中闻江…》[司马光](遗书属清俭,终始真无惭)
- 《拟御试求遗书於天下》[刘敞](周爰驰使传,悉上得遗书)
- 《次韵和缙叔游仲容西园二首 其一》[苏洵](相公犹有遗书在,欲问郎君借五车)
- 《依韵和登州推官张同年之梁山》[祖无择](始祸闻陈涉,遗书见子长)
- 《留别知郡职方杨员外》[宋庠](慈诲断轲织,遗书开晏楹)
- 《翟使君挽歌 其一》[王禹偁](爱子方之蜀,遗书未到京)
- 《预言 四》[宝志](〖详参王重民《敦煌遗书论文集》附录〗但前录诸作,即出依托,至迟亦应爲五代以前的作品,故录收於此)
- 《六十甲子歌(题拟) 六十》[杜光庭]()(按:《太上洞渊神咒经》,敦煌遗书中有残本多卷)
- 《破法身见颂》[智闲]()(按:敦煌遗书斯五五五八卷收「龙兴寺香严和尚《嗟世三伤吟》」,存二首)
- 《颂曰》[张永进]((以上二首均见伯二五九四、伯二八六四卷,参王重民《金山国坠简零拾》,收入《敦煌遗书论文集》))
- 《寄卢协律》[白居易]((二首见敦煌遗书斯六二○四卷,皆署「白侍郎」)-1086-)
- 《前言》[童养年](-320-近半个世纪中,有罗振玉、王重民,包括最近舒学等,单从敦惶遗书中先後辑出唐人遗诗共约一百八十首)
- 《五言白话诗》[缺名(一)](」现选录二十六首〖张锡厚《王梵志诗校辑》云与刘复所见伯三二一一卷同一系统的敦煌遗书尚有斯五四四一、斯五六四一两卷)
- 《五言诗》[缺名(二)](〖张锡厚《王梵志诗校辑》卷五云与伯三四一八卷爲同一系统的敦煌遗书尚有伯三七二四、斯六○三二、苏二八五二等三卷)
- 《登灵岩寺(伯三六一九)》[沙门日进](龙兴寺爲敦煌名刹,遗书中记载较多)
- 《水西草堂》[牟融](遗书自有亲□处,何必驱驰扰世尘)